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黄宏主任治指出,中医理论中,脾为后天之本,堪称气血生化之源。它宛如一位勤劳的 “后勤部长”,默默将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,巧妙转化为身体所需的气血以及精微物质,而后精准地输送至全身各个脏腑,为它们的正常运转提供充足 “能量”。
饮食调理:依据个人体质,适当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,如山药,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能健脾益胃、滋肾益精;小米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,易于消化吸收。同时,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。
中药调理: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,合理运用党参、白术、茯苓等具有补脾作用的中药。这些中药通过不同的药理机制,协同作用,增强脾胃功能。例如,党参可补中益气、健脾益肺;白术能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;茯苓则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。
运动锻炼:根据自身身体状况,选择八段锦、太极拳等养生运动。这些运动动作舒缓,能够促进肠道蠕动,增强脾胃的功能。八段锦中的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 这一式,通过双手的上举和下按,拉伸脾胃,促进脾胃的运化。
情绪调节:中医认为,脾胃与情绪密切相关,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。保持乐观的心态,减少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有助于脾胃的健康。例如,通过听音乐、与朋友交流等方式,舒缓情绪,让脾胃也能 “保持愉悦”。